北上洗牙真係唔痛?親身試後講
呢兩年身邊好多朋友都北上做牙科保養,洗牙特別多人講。有啲人話超舒服,有啲就擔心會痛、會流血。上星期我都去咗口岸附近一間診所試,想用親身經驗,認真同大家講下:北上洗牙,究竟痛唔痛?值唔值得?
點解考慮北上?講真,預約彈性大、開門時間長、環境幾新淨,流程幾清楚,呢啲都係吸引位。我提前喺手機度預約,揀好時段,到步登記,基本溝通用廣東話都冇問題,專業用語唔識就轉普通話都OK。
正式開始之前,先做問診同檢查。醫生會睇牙齦狀況、牙石分佈,有時會影相俾你睇,解釋清楚邊啲位較多牙石、敏感風險、需唔需要逐步處理。呢個環節幾重要,因為你會知道成個過程做啲乜,心入面定好多。
到洗牙啦。主要用超聲波清潔,啲聲音「吱吱」咁,感覺係震震地、痕痕地,並唔係刀割嗰種痛。最覺得「到肉」嘅位,通常係下門牙內側、臼齒近牙肉邊。醫生手勢熟嘅話,會因應你反應調低功率、分段做、間中俾你漱口休息。牙齦本身有炎症嘅,清走牙石時可能會見到少少血,但係可接受,冇想像中可怕。完成後多數會做拋光,口腔有陣鹹鹹粉末味,幾快就冇咗。
痛唔痛?以我今次體驗嚟講,唔痛,係「有感覺」但唔難捱。痛感其實取決於三樣嘢:你牙石有幾厚、牙齦有冇發炎、同醫生手勢。你平日有用牙線、刷牙認真啲,基本上就只會覺得震、痕、微酸。做完即刻覺得牙面滑咗、口氣清新。有人會覺得「牙縫大咗」,其實係牙石清走咗,舌頭先突然察覺返原本嘅縫隙,幾日之後就習慣。
時間方面,大概睇一集劇咁長。做完醫生會俾返口腔護理建議:頭一兩日盡量唔好

食太辣、太熱、太凍;刷牙用軟毛牙刷配合溫水,記得每日用牙線;如果本身牙齒容易敏感,可以暫時配合抗敏感牙膏。少數人會覺得牙齒酸軟兩三日,屬正常反應。之後定期覆檢,間隔視乎你嘅牙周健康,唔係人人都一樣;如果有牙周問題,可能需要再做深層清潔,唔好以為一次洗牙就萬事大吉。
北上洗牙有咩要留意?我總結幾點:
- 揀有口碑同清楚列明資質嘅診所,留意消毒流程、器械有冇獨立包裝一次性用品。
- 睇清楚評價,避開硬銷氣味重、講嘢含糊其詞嘅地方,有治療先講原因、程序同風險,呢啲先係關鍵。
- 有慢性病、懷孕、或者正服用薄血藥,最好事前同你慣常牙醫或主診醫生傾清楚。
- 帶齊出入境證件、常用支付工具、電話充足電,預留少少等候時間;做完唔好即刻去大吃大喝,俾口腔休息下。
優缺點我都幾直白:優點係預約方便、設備同流程感覺新淨高效;缺點係跨境跟進始終麻煩,如果要複診就要再走一轉,亦要適應唔同地方嘅醫療表達同文化。簽任何同意書之前,問清楚先至好做。
咁,北上洗牙真係唔痛?以我親身試後講,大多數人應該只會覺得輕微酸痕、可接受,唔算痛。關鍵係揀個溝通順暢、手勢穩嘅牙醫,同埋你平日有冇好好護理。驚痛嘅朋友可以同醫生講,請佢慢少少、分區做、由較易嘅位置開始,感覺會舒服好多。最重要係唔好等到牙齦紅腫甚至流血先去處理,定期保養先係王道。
最後提一提,呢篇係個人經驗分享,唔係醫療建議。無論喺香港定北上,良好口腔習慣+定期檢查,先可以令每次洗牙都輕鬆、唔驚、唔痛。希望呢篇「親身試後講」幫到你判斷北上洗牙啱唔啱自己。
